这个实验室想帮助四川和重庆的助教“和朋友一起玩”
设想这样一幅场景:大约2亿年前的一天,四川盆地的一对蜀龙情侣正在散步,突然洪水来了,冲散了它们,在洪水中拼命挣扎后,最终双双遇难。一只被冲到了今天的四川自贡,一只被冲到了今天的重庆云阳,从此天“龙”永隔,时光将它们的骨骼封进岩石,等待着亿万年后被人类发现,再续前缘。
就在最近
这对蜀龙相聚的心愿
又向着实现的方向推进了一大步
川渝两地的古生物研究机构
联合组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把两地恐龙等古生物资源统筹起来
组建更高水平研究平台
探索更多恐龙时代的秘密
2亿年前,川渝恐龙就是一家
近日,英国核心期刊《历史生物学》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重庆蜀龙的研究论文,文中提到,蜀龙这一原始的小型真蜥脚类恐龙首次在重庆被发现。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因为此前,蜀龙化石只有四川自贡发掘过,新的发现不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蜀龙个体发育过程,还进一步拓展了蜀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
“川渝两地山水相依,是恐龙繁衍生息的重要通道。” 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8地质队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支部书记胡旭峰介绍。
从1972年开始,科学家先后在荣县、威远、宜宾、合川、自贡、永川、重庆、开江、旺苍、广元等40多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近年来,重庆在恐龙发掘方面也不断有新进展,如云阳发现世界级恐龙化石群、合川新发现亚洲大型马门溪龙、大足发现亚洲最早的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群……随着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工作的推进,川渝两地的恐龙化石资源正不断丰富。
联手组建实验室,帮助川渝恐龙“认亲”
“虽然恐龙生活是成片的,但我们的研究却是分散的。”胡旭峰说,四川和重庆因行政区划不同,两地逐渐形成了各自古生物及古环境演化的研究团队。重庆以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为核心,四川则以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和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为代表。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副总工程师彭东表示,团队主要聚焦各自的行政地域开展研究,虽然也互相考察学习,但交流范围和内容非常有限,川渝恐龙的核心“族谱”一直相对割裂。随着成渝一体化进程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一批共建实验室成立,打破行政界限,科研力量实现“1+1+1>3”。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
据悉,川渝共建古生物与古环境协同演化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是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共同批准建设的,是川渝地区首个、西南地区第二个古生物学科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古生物系统演化研究、化石保护研究、古环境和地质演化研究。
“以前,两个地方都局限于各自的研究领域,但是有了共建平台,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宽,把成渝作为一个整体,放到恐龙演化的坐标系中去研究。”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馆员彭光照表示。
实验室制定了三年科研计划,第一步就是开展川渝地区及周边地区的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等资源的调查和分布规律的研究,从生物地层学、化石埋藏学、古遗迹学、微观骨组织学、古病理学等角度,探讨和研究其起源、系统演化、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并探讨古生物与环境的协调演化关系。
为恐龙寻亲的同时,实验室也希望借助恐龙研究培养专业人才。此外,以恐龙研究为原点,实验室还将对其他古生物开展研究,为今天的人们描绘远古时代四川盆地的历史演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寻找更多的连接线。
相信不久的将来
更多川渝恐龙以及古生物的
秘密即将被揭开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来源|川观新闻
成都发布编辑 | 古月
扫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