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 | 实验台厂家

这个科学家的实验室里竟然有磨面机、灶台和煮锅?

科学家的实验室长什么样?

我们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大概都是各种精密仪器、五彩斑斓的化学药品,还有结构复杂的试管装置。

但这位科学家的实验室却出乎你的意料,走进他的“超级厨房”,就仿佛走进了我国最先进的“面食加工厂”!磨面机、轧面机、灶台、煮锅一应俱全。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将办公场所“搬到”田间麦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甘肃青海……有小麦的地方,就有他的足迹。

他就是——

●党的十九大代表

●小麦品质“生命密码”的解码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何中虎

这个科学家的实验室里竟然有磨面机、灶台和煮锅?

中国小麦品质怎么样?

1990—1992年,何中虎先后去往墨西哥、美国堪萨斯州交流学习。在国外的那段日子里,他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们中国小麦的品质怎么样?”

我国小麦品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而美国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小麦品质常规评价技术体系。当时国内对中国小麦品质的“家底”并不清楚,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小麦生产大国的相关研究,更谈不上国际发言权。何中虎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难住了他的问题开始的。

1993年5月,何中虎回国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首先承担的就是小麦品质研究的重任。他立志培育小麦的优良品种。但首要问题就是,“优良”由哪些具体性状体现?

这个科学家的实验室里竟然有磨面机、灶台和煮锅?

不同食品对品种品质要求差异很大,我国的传统面食是面条和馒头,何中虎首选面条进行研究。颜色、口感、味道,是小麦的什么性状决定着面条的这些品质?

经过对成千上万样品的品尝、分析、对照、检验,课题组最终确定了包括蛋白质、淀粉在内的3项指标。随后,他又确定了馒头、饺子等主要食品的品质选择指标。

终于,在2008年,何中虎主持完成了“中国小麦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对他科研成果的至高评价。

“中国的小麦品质怎么样”这一问题,中国人终于有了答案。

因为挨过饿 所以要学农

何中虎出生在陕西蒲城的农民家庭,当地为旱作农业,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吃不饱。小麦产量不高,家家户户上顿下顿吃的就是玉米和红薯。

所以,每天能吃白面馍和面条成了他儿时的梦想。1980年考大学,学习农业成了他的选择。他被北京农业大学录取,在读研究生时,将方向锁定了小麦遗传育种,并于1989年获得博士学位。

这个科学家的实验室里竟然有磨面机、灶台和煮锅?

恢复高考的头几年,大学毕业后读硕士的很少,而何中虎却一口气读到了博士。大多数农村的孩子考学,目标就是不从事农业,而成绩优异的何中虎,非常坚定地学农,并选择小麦遗传育种专业。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他当初定下的目标,几十年来一直为之努力行进。

粮食就是生计

民以食为天,食以麦为先。

几十年来,何中虎经常带领团队深入农村,了解小麦生产和食品加工业需求,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有机结合,育成中麦175等优质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18个,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还与农技部门密切合作,把新品种推广与高产创建、定点扶贫相结合,和当地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使国家级贫困县甘肃泾川、灵台等旱地小麦大面积实现了亩产从400公斤到500公斤的跨越,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推广后增产约30亿斤。

以解决小麦育种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他和他的团队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68篇,相关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和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还获美国作物学会和农学会最高荣誉奖Fellow,是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

这个科学家的实验室里竟然有磨面机、灶台和煮锅?

由于在国外求学时的经历,他意识到国际之间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他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科研机构建立了3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为全国35个单位的110名研究生和科技人员提供出国深造和合作研究的机会

发表论文、获得荣誉固然高兴,但只有培育的品种种在地里,真正地为农民增产增收了,才是最高的奖励。

——何中虎

小麦

倾注了何中虎多年的心血和智慧

成就了他多年的心愿和梦想

从农民家庭出生

始终心系农业

心系中国人的生计

他为提高中国人的主食消费品质

提高营养水平

作出了重要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微信公众号、新华社

You might also like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